笔趣阁 > 天道酬勤 > 悠悠大公桥(286)

悠悠大公桥(286)


悠悠大公桥(286)

        ▲上世纪八十年代康庄路

        据《宜昌市城建志》介绍:自宜昌解放后,作为省辖市的城市范围东至土地岗,南抵杨岔路,西达安龙寺,北至镇境山,全市总面积3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建成面积2平方公里,人口7。8万余人。1956年6月,宜昌市委、市人委组织有关人员调查研究,形成了一个以文字为主的粗线条的《宜昌市城市建设初步规划意见》,其规划期是1956年至1967年,城市人口远期发展到30万左右,指导方针是将宜昌市“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规划的发展区是:北至南津关,东至晓曦塔,南至伍家岗,西至大桥边;布置了西坝工业区和伍家岗工业区;

        宜昌城市中心区规划范围是:东至桃花岭,南至一马路,西至江边,北至二马路;在城市园林方面,规划了一个占地330亩的“人民公园”(后定名为“西陵公园”,1985年更名为“儿童公园”)。这个规划既扩大了市区,又明确了工业区。按照初步规划,本市于1956年至1959年期间,分别在上述两个工业区内摆了几个工业项目。到“大跃进”的1959年,拿出了新的《宜昌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纪念国庆10周年活动时,又将城市规划总图及模型全部搬往乐善堂街(自立路)天主堂大厅参加《宜昌市国庆10周年建设成就展览会》展出,首次向全体市民展示了宜昌市有史以来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使大家了解了宜昌社会主义建设的美好前景。

        即便宜昌城市规划高瞻远瞩地明确提出了将城市下游的乌石铺定为化工工业区,将城市北面的樵湖岭工业区预留作葛洲坝工程和三峡工程施工用地的设想,确定了城市性质是“一个具有工业、交通枢纽、基本建设基地和风景游览等多种功能的城市”,也是鄂西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人口规模近期为25万人,远期为40-45万人;城市规划用地40平方公里;也确定了主干道30-40米,区域性干道20-30米,过境干道25-30米,街坊道路15-20米的红线宽度。可不知为什么,反正1956年和1959年的两个城市规划都忽视了大公桥一带的存在,在工业建设、街道设计和居住小区建设上都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这一点可以从新村的建设地点看得再清楚不过了。

        据相关资料介绍:位于胜利三路东北段西北侧的工人新村(又称“建筑新村”)是1958年和1966年建成的市建筑公司与地区建工局宿舍;1960年因修建沿江大道,将一马路至胜利四路这一段的580的原大公河坡居民迁移至此。解放初期建设的河运新村位于张家店与邮电新村之间,为长航宜昌港务局职工住宅区;而位于河运新村与宜昌医专之间的邮电新村是地区邮电局职工宿舍。另外,1953年先后在中心医院与港窑路之间建设的一大片平房,也都是长航宜昌港务局的职工住宅区。

        根本没转运街、大公桥那一大片地块什么事。


  https://www.biqivge.cc/book/14900247/2520981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