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回到清朝做盐商 > 第五三七章 关外移民

第五三七章 关外移民


  董书恒巴不得美利坚北方工业州的经济状况越恶劣越好。

  因为经济上的问题有时候恰恰是战争的催化剂。

  每当人们找不到方法解决经济上的问题时。就会将这问题诉诸于武力——这种最为原始的解决问题方式。

  看看几次世界级的大战就再清楚不过了。经济危机是这些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在经济危机爆发的初期人们还会寻找经济上的办法去解决问题。

  但是后来他们发现仅仅依靠简单的经济措施是没办法解决这些问题的。

  在资本主导的情况下,诱发危机爆发的根源还是在于资本的贪婪。

  资本就像是贪婪的饕餮一般,不断地依靠本能去吞噬一切,壮大自己。

  依靠经济手段只能是给资本寻找新的吞噬目标。只要不动资本本身,那么危机就不会解除。

  工业资本的壮大需要生产商品并且销售出去。

  当商品销售不出去的时候,资本的扩张就要受到阻碍,这个时候危机就会产生。

  而当前的很多国家在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的时候。

  就会将问题的原因归结为自己的市场太少。

  于是因为要争夺市场,战争就爆发了。

  此时在堪萨斯的战争归根结底也是这样的原因。

  北方的工业资本需要市场。而南方的庄园资本拥有市场,却需要更多的生产资料,也就是土地。

  奴隶也是他们的生产资料之一。

  现在北方人要与他们的争夺土地,同时让他们放弃自己的奴隶,这不就是剥夺他们的生产资料吗?

  所谓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这是不共戴天之仇啊!

  这样的矛盾可不就是只有的战争才能够解决吗?

  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资本的存在,那么这样的纷乱就会不断地发生。

  资本要成长,催化人们的需求,不断地地将各种地球上的资源转化为商品。

  让人们去消费,从而使得自身不断地壮大。

  在这个过程中看似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方便。

  但是呢,这些都是以损害地球的环境作为前提的。

  同时人们也陷入了资本钩织的生活中,看似是享受到了各种各样的方便。

  但是实际上自身也变成了资本钩织出来的生活的一环。

  人们表面上物质生活变得丰富了,但是精神世界却被不断束缚住。

  就像是现在美利坚北方的资本希望土地控制在自由民的手中,这些人能够购买他们生产的商品。

  他们希望解放黑奴,是希望黑奴成为他们工业生产的工人。

  是那种最为廉价的工人,降低生产的成本也是他们而追求之一。

  而南方的庄园资本,则通过向欧洲输出原材料,进口工业品,形成了一个稳定而有收益的市场联合体。

  通过向欧洲输送原材料,他们能够分到欧洲资本的蛋糕。

  而与北方工业资本的合作并不能给他们带来这样的收益。

  因为北方的工业资本没有自己的市场,他们自身的收益都没有办法保证,如何还在能够分给南方呢。

  如果那些北方资本控制南方,肯定会拼命地压榨南方。压低原材料的供应价格,然后还要向南方倾销工业品。

  历史上,在南北战争之后,林肯采用的办法跟董书恒现在所用的差不多。

  那就是将自己的蛋糕做大。

  他们大力开发西部,投资了大量的基础设施。

  向西部大量的移民开垦。

  这些开垦的移民需要的大量的生产资料,还有大量的基础建设也需要大量的物资。

  这就极大地促进了美利坚北部的工业发展。

  加上那时候南方已经投降,南方的市场也被打开。

  南方生产的原材料也能够畅通无阻地输送到北方去。

  在海外他们逐步控制夏威夷,掌控太平洋航线,打开日本和大清的市场。

  这些都成了南北战争之后北方经济发展的助力。

  复兴军的关外大开发就跟美利坚开发西部相类似。

  与远东以及南洋地区的移民不同。

  对关外的开发规模更加的庞大。

  当年,清军入关之后,在关外设置盛京作为陪都,总管关外事务。

  原本关外满清大量的人口被迁移的关内来。

  这些满汉八旗被安置在京城以全国几十个主要的城市。

  清庭希望以此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这样就让关外一下子减少了大量的人口。

  后来为了预防沙俄从北方带来的威胁,才设置了黑龙江将军、吉林将军、盛京将军三大将军府来管理关外的土地。

  但是除了驻防的官兵,关外的人口并没有多少。

  满清就在这个地方崛起,所以他们要预防再出现一个自己来。

  于是,满清封锁了关城,不允许关内的汉人百姓迁移到关外去。

  清军入关之后,关外反倒是更加的荒凉了。

  复兴军入驻新京之后,做出的第一件决策就是移民开发关外。

  这当然有黄河决堤带来的契机。

  但是从政治上还是要彻底绝了满清东山再起的心思。

  那些原本生活在关内的满人,虽然改了汉姓,他们生活在人群中,跟汉人无异。

  董书恒也不打算为难普通的满人。除了原本的王宫贵族被集中送去劳动改造,锻炼了他们的生活技能之外。

  其他的满人现在都是复兴军治下普通的百姓。

  但是,关外一天不开发就会我有人想着跑到关外去重振大清。

  甚至市井中还有传言说当年多尔衮入关之前,在关外存放了一大笔金银珠宝。

  万一哪天满清被汉人赶走,还能够回到关外用这笔钱东山再起。

  董书恒知道这是无稽之谈。真的要是让他们败退到关外了,手头上即使有金银珠宝又有什么用处。

  货币是要流通才能够的产生价值的。

  没有人、没有物资,光有金银珠宝又有什么用处呢?

  董书恒相信无论什么时候,人才是最关键的。自己的土地自然要由自己人占领经营。

  利用这次黄河改道,董书恒成功地动员了几百万山东百姓迁移。

  为什么是从山东迁移百姓到关外?

  这个问题就像是历史上闯关东的百姓大都是山东人一样。

  历史上,清军入关之后,尤其是康乾时期,北方保持了的几十年的风调雨顺。

  尤其是在山东地区,更是年年丰收。

  那时候的百姓就是那样的朴素,能够吃饱饭就要多生孩子。

  这样到了嘉庆年间仅山东一地的人口就已经达到了三千多万。

  以现在的农业生产效率,这么多的人口自然是养不活的。

  另外太平军作乱对山东地区的波及并不深。

  所以董书恒在控制山东之后就发现了这里的人口数量真的很大。

  之前董书恒吸收的移民大都是安徽、河南的流民。

  山东过来的百姓并不多,这就让山东依然是十分拥挤。

  另外,山东地区与辽东地区隔海相望,相互之间也仅仅隔了一道窄窄的海峡而已。

  历史上,山东和辽东有时候还是放在一个行政区域之内的。

  还有,山东的气候虽然没有关外那么寒冷,但是也相差不远。

  因此,董书恒才决定从山东大规模移民关外。

  经过了的一年多的努力,现在成功在关外扎下根来的百姓已经达到了五百多万。

  加上移民到远东、月湖地区的人口。

  这几年时间,从山东移民出去的人口已经过了千万。

  但是这还没有达到董书恒的目标。

  关外的人口的吸纳量还是很大的。

  即使是不想过度地开发,保留大量处女地的情况下。

  最少也要有两三千万的人口的才能够让关外有一个发展的基础。

  董书恒从海参崴出发转为走陆路,在骑兵的护卫下一路向西,赶往吉林行省吉林府。

  这座城市在原本吉林将军府驻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原本就是一座府城,有一定城市的基础,周围的土地也都是极为肥沃的土地。

  很多第一批的移民的土地就在这个地方安家。

  按照每家百亩的标准。这些山东来的移民一到这里就成了他们原本羡慕的小地主。

  不过当他们看到了自己家的地,这些人又有些无奈。

  因为分给他们的土地全都是生地。还好官府给了他们一年的口粮。

  山东人都是能吃苦的,既然是自家的土地,那就要好好地整一整。

  在这里的每十五户人家分成一个屯。掌控着周围近两千亩土地。

  五个屯组成一个自然村,由官府派人管理。

  十个村子组成一个小镇,设置一个镇公所。在镇上还有一些公共设施。

  吉林这里的土地被一些低矮的山岭切割开来,这样分配刚好能够填补这些山岭之间的空缺。

  官府分配的土地都是的靠近河流湖泊的,并不愁灌溉。

  这也就是他们第一批移民,那些晚来的移民分到土地的位置就没有那么好了。

  吉林府蛟河县松江镇位于松花江畔。

  发源于长白山的松花江水流充沛,两岸的土地肥沃。

  松江镇的西边是老爷岭,南边就是松花江,蛟河自蛟河县城由北向南汇入松花江。

  这是一个标准的移民镇,十村五十屯,一共七百五十户农户,口五千余人。在镇子上还生活一些从事商业和手工业的镇民。

  李岩松一家就就居住在永兴村的石上屯。

  今年是他们这个屯子,也是的整个镇子第一次秋收。

  来到这里的第一年他们都没有赶上春耕的时间。

  李岩松有打猎的手艺,第一年来到这里的时候,他就带着屯子里的人在分给他们土地上打猎补充了不好的物资。

  后来村子里将他发展成了民兵,任命他为屯长。

  李岩松分到了一把燧发枪。

  手中有枪,心中不慌。有了枪后,李岩松带着屯子里的青壮进了山中,带回了大量的猎物。

  皮毛送到镇上能换到钱,肉食都进了屯民的腹中。

  开垦的工作很繁重,光靠官府救济的粮食,只能勉强裹腹而已。

  有了李岩松的带头,石上屯的移民生活的比周围的屯子都要好。

  


  https://www.biqivge.cc/book/14693446/67324433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