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九章 粮食换劳力
“娘,您看咱家现在这么多的粮食,您不开心吗?”李大郎指着房间里面堆着的玉米棒子问道。
黄腾腾的玉米棒子承载着全家人的希望。
院子周围玉米杆子围绕着牛棚堆的就跟小山一般。
这些成捆的玉米杆子既能给牛棚挡风遮雨,又是这头耕牛冬日里的饲料。
这样日子,老婆子当初就是梦中才能够看到。
“开心,当然开心,不过可苦了我儿了,一个人照应那么大一片地。”李母心疼地说道。
嘴上虽这么说,心中未必没有凡尔赛的意思。
原本以为成了移民,就成了流民。没想到因祸得福了。
现在他们家的地都能够赶上原来村子里的地主了。可是在这儿可雇佣不到佃农。
家家户户的土地都不少,这里缺少的不是土地,是人口。
另外,这家家都成了地主,反倒是不稀罕了。
“娘啊,你们也先歇歇吧,一起吃饭。”李大郎说道。
李母这才在儿媳妇的搀扶下做到炕上吃饭。
今年新玉米放在石臼中捣碎,里面还有些黄豆。熬煮的时候放在盐巴和菜叶子。
山东人将这个叫糊特儿,寻常的汉子一顿饭儿能够喝上四五碗,不顶饱。
桌上还有蒸好的地瓜。地瓜单吃有些噎人,配上糊特儿就好下咽了。
有时候也会将地瓜放在糊特儿中一起煮。菜是腌制雪菜。
现在复兴军治下的盐价比以前便宜了很多。这种腌制咸菜的粗盐更是便宜的很。
这样的饭食看起来粗劣,但是在哪个年代已经是不错的伙食了。
毕竟只是寻常的日子,要是逢年过节,李家也是吃的上肉的。
李大郎的媳妇是个老实的小媳妇儿,平时餐桌上不大发言,都是听婆婆的话。
他们现在住的房子是用木头和泥胚建成。
去年到了这里之后,家家户户都是先建了一个窝棚暂居。
然后政府给每个屯子一些伐木工具,然后的这些人相护帮衬这将房子给建了起来。
因为时间有限,只能够用甲板垒土作墙,配上木制的房梁。这些房子一般都不高,但是家家都有一个火炕,冬天的时候倒是也不冷。
已经在这里度过了一个冬天,李大郎一家还算是适应。冬日里是冷了一些。但是并没有什么活计。
也就李大郎会穿上厚厚的皮子衣服,冬日里出去打猎。
天冷的时候在炕底下烧上木柴,猫冬的季节一家上坐在炕上也是其乐融融。
“娘,俺想去镇上买条狗,以后出去打猎也能有个帮手。”李大郎有什么事情习惯跟母亲通个气。
李母的腿脚虽然不好,但是在这个家,她才是话事人。
李大郎一早就像搞一条猎犬了。出去打猎的时候不指望它对付猎物,这里的熊瞎子、老虎、野狼、野猪都不是狗子能对付的。
他想弄条狗子只是希望它遇到猎物时能够提前给他预警。
“爹爹,我去跟你做伴,做你的帮手。”这时,一旁的儿子李林插话道。
“你马上就要去上学了,到学校好好读书才是正经事儿呢。”
李大郎瞪了儿子一眼。他准备将儿子送去读书。镇子上建立了一所学校,移民家里的孩子去上学只要交少许的费用就好了。
听到父亲的话,李林顿时蔫了下来。学校在镇子上,离家里有老远的路,听说平时都要住在里面的,连家都不能回。
天天蹲在学堂里面读书,哪有跟着父亲打猎有意思啊。
但是,李大郎的想法显然跟儿子不一样。
以前家中没有条件,现在不一样了,怎么说也是一个小地主,地主家的儿子可都是要去读书的。
“岩松,你要买就买吧,一个狗崽子也值不了多少钱。不过,你真准备将林儿送去读书啊?”李母问道。
眼看着李林就要成为半大小伙子了,能够帮家里干农活了。
要是现在送去读书,李大郎这里就又没有帮手了。
“那三十亩新地也弄好了,明年开春忙的过来吗?”李母最关切的还是家里的田能不能中的过来。
庄稼人首要的任务就是将田给种好。
即使是不缺粮食,田地也要一丝不苟地都种上庄稼。
这不是吃饭的问题,田种的怎么样关乎庄户人的尊严。
“娘,您老放心,咱们屯子准备成立一个种田互助小组,我准备加入进去。”
“到时候,大家会一起帮衬着,咱们家有头耕牛,我准备再搞点猎物,卖掉些玉米,攒些钱,再弄上一头耕牛。这样咱们家出一个人、两头牛,相当于三个劳力,咱也就不赚人家的便宜了。这样地就能种的过来了。大家种的东西很多都不一样,这样收获的时间就错开了。”
这个互助小组的办法是按照官府的建议搞的。
现在大家种的都是大田。各做各的很容易就耽误了播种和收割的时间。
但是要是几户人家联合起来,就能短时间内搞定一片土地。
五个人种植五百亩地比五个人各种一百地的速度是要快的。
再加上大家的种植收获时间有偏差,这样就能够让人力使用的更加的高效。
李大郎本身就是屯长,自然是要带头加入这个互助组里面的。
但是他家的劳力少,所以他就琢磨着加上一头耕牛。
而且他还准备再买一头的母牛回来,到时候,不仅能够耕地,还能够产仔。
现在家中不缺草料就是养上几头牛都没有问题。
谷</span> 种上百亩地,养上几头牛、几头猪,这才是地主家该有的生活哩。
董书恒从海参崴向西一路经过敦化县、蛟河县,然后进入了吉林府。
他没有去移民家中实地查访,但是也路过了一些村屯。
对于这些移民能够安顿下来。
董书恒的心中还是很欣慰的。
但是他也发现了一下问题,那就是分的土地多了,很多家庭都有些忙不过来。
地方上的基础设施还没有跟的上。
“韩总长,我一路看到有很多农户的农田都还没有开垦好,现在已经是第二年了。等到明年的话咱们可是要按照他们的授田面积来收公粮的。”董书恒问道。
如果这些移民没有开垦出这么多的田地,但是又要按照实际授田的面积收取公粮。
到时候肯定会有些移民的心中不忿,甚至会有一些人会负担不起。这才是董书恒担心的问题。
“总统,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您知道的,这些移民来的时候大都是一穷二白。”
“咱们虽然给他们分了农具,但是大牲畜需要他们自己赊购的,有些人心中有顾忌,不愿意赊购大牲畜,土地开垦的速度就跟不上。”
“实际上要是有牲畜帮忙,一两个壮劳力种上上百亩的地是没有问题的。”
“至于您说的基础设施,这是真的没办法,现在的家家户户自己的事情都忙不完,哪里有时间去修路修水渠啊!”韩林也是有些无奈。
他原本就在山东做官,这些移民可以说都是他一手从的山东带过来的。
他也想带着大家伙将这个新的家园给建设好。
“缺少人确实是一个问题,但是也不是的没有办法解决的。”
“辽王那里上书说他们那里今年收成不好,怕是要闹饥荒了。”
“我去你们的粮管所看过了,你们今年不是收购了很多农户的粮食嘛。我跟内阁说一下,这些粮食就留下来给你们自己用,你们跟北辽那边用粮食换劳役。”
“以一个劳力一天的劳动为一个工时,你们跟北辽那边商量好一个工时换上多少粮食。”
“这样就能够将那些基础设施的工程交给他们来解决了。”
“这样你们解决了劳动力的问题,他们那边解决了粮食的问题。”
董书恒的这个建议刚好解决了韩林当前面临的问题。
韩林以前也想到过去雇佣劳工,但是涉及到与藩属国之间的关系。
他只是一个地方州府的长官,还没有权力置喙。
既然现在董书恒自己提出来了,他心中自然高兴。
董书恒很长时间没有关注过北辽的事情了。
自从林凤祥上表成为内附藩属国,对于复兴军的大战略一直都是极为配合的。
在他们的牵制下,南边的朝鲜王国也是极为乖顺。
双方现在形成了一种平衡,在吴兴区的调停下双方已经停火了很长时间。
北辽的地界矿产资源丰富,林凤祥不仅仅市场完全对复兴军开放,就是这些矿场都拿出来卖给华商。
现在的林凤祥主动过来寻求帮助,董书恒不如做个顺水人情。
他们北辽大都是山地,现在是人多地少,粮食一直是一个问题。
林凤祥并不希望手下的人都被复兴军迁移出去,这样最后他自己手头上就没有人了。
最好就是像这样,他们北辽官府集中组织百姓出来出卖劳动力。这样干好活之后这些人还能够带回去。
“总统,能否让他们完全放开边界,让我们这里的移民可以去雇佣北辽的百姓种地。”韩林小心地问道。
董书恒明白韩林的意思是要这些移民能够的雇佣那些北辽人帮着干活。
现在很多人家土地是有,但是缺少劳动力。
那些北辽的人干活勤快,而且雇佣的成本低廉。
要是真的能够大量雇佣的话,那么关外这里很快就能够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呵呵,韩林,你想一下,要是真的那样的话,那些在北辽吃不饱饭的百姓不就全都跑到我们这里了。到时候他林凤祥手下没人,还怎么安稳地做他的国王啊!”董书恒笑着说道。
韩云自然也是知道这其中的门道的。
他只是觉得现在北辽的也是依附于复兴军,要是让他们做点什么,还不是董书恒一句话的事情啊。
但是,董书恒虽然能够做到那样,不过他却不会去做。
他可没有能力让这个大华夏圈内的所有民族都享受的到相同的福利。
现在国内的百姓的能够享受到移民分地的待遇,那是复兴军打下来的福利。
这福利分的人越多,每个人得到的就越少。
而且董书恒还指望着半岛和幕府成为廉价劳动力的输出地。
自然是要让他们依然保持着一定的封闭性。
只有他们保持现在的贫穷状态,才能够算是廉价的劳动力啊。
见到韩林似乎有些失望,董书恒接着说道:“让他们主动放开是不行的,但是那边要是有人穷的过不下去了,跑到这边来打工,咱们也是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不过你们地方上要加强对这些人的管理,不然的很可能就成为安全隐患。”
董书恒的话,让韩林的眼前一亮。
光是这个建议就不枉他这次屁颠屁颠地跑过来迎接大总统了。
ps:月底了,求票啦!
https://www.biqivge.cc/book/14693446/67289172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