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 第149章 恩科结束

第149章 恩科结束


第149章  恩科结束

        大明建武元年,公元1722年,大清康熙六十一年。

        四月。

        南京城中已基本看不出先前大战痕迹,街头巷道鳞次栉比的商铺客栈都已开业。

        由于大明首开恩科,来往行商旅客可谓络绎不绝。

        便是来往贩夫走卒也得以沾光,虽更为辛苦,却都充满希望。

        往里走,能看到紫禁皇城方向有不少民夫正热火朝天的……拆房子。

        这是由工部招募的劳工,当然,肯定是给钱管饭的。

        虽然朱怡炅说了不用紫禁城做皇宫,但这里头该拆的还是要拆的。

        毕竟这里先前可是被清廷修成了满城的,里头的那些旗人家属虽被迁完了,但还有不少乱七八糟的遗留建筑需要拆除。

        顺着河道往内城行去,直到入了秦淮(内)河,才见到那些来京赶考的士子。

        好家伙,直接给两岸都挤满了,不是在大声叫卖,就是在讨价还价。

        明清两朝可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浆声灯影。

        几乎每日都能吸引无数文人雅士、豪门显贵来此玩乐消费,这带来的人流量和商业繁华自然难以想象。

        赶考士子们也不傻,当然知道哪里赚钱就在哪里摆摊。

        汪景祺同样也在其中,而且已然摆了快一个星期了,个中经验技巧不说纯熟,却也差不多了。

        至于卖的东西,那自然是“西湖龙井”茶了,主要也是茶叶方便携带,而且卖的也贵,且不容易坏掉。

        与之一样的杭州士子,甚至还有其他地方的士子,也有不少在跟他一样卖“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正宗的杭州西湖龙井茶!”

        “诶,这茶怎么卖?”

        “一百文一斤。”

        “这么贵,能便宜点儿不,六十文咋样?”

        “六十文太少了,我这还做不做生意了?少说也得九十文吧!”

        “六十五,不能再多了。”

        “八十文,不还价。”

        “七十文,权当交个朋友,你要卖,我就全要了,咋样?”

        “……成交!”

        一来二去,生意谈成,卖家一脸“肉疼”,买家倒是挺“开心”。

        不过,懂得都懂,只看这个价钱便知道这龙井明显就是假货。

        倒也不能算是假货,茶确实是杭州产,但是不是西湖龙井就不晓得了。

        毕竟,西湖龙井可是这时的第一名茶,不仅产量低,而且价格昂贵,用屁股想都知道不可能卖这么便宜,还卖的如此大量,几乎两岸士子卖的都是这玩意儿,只有少数几个在卖“绍兴黄酒”。

        哦,也是假货。

        不过无碍,毕竟那些买茶之人难道就不知道这是假货了?

        各取所需罢了。

        众多摆摊士子来的有早有晚,基本都是一来就卖货,卖完了却也不急着走,还有空在这闻名古今的秦淮河上逛一逛,领略一下当地繁华……还有物价。

        便是真富豪富颢(hao)也没免俗,跟着一道在卖货。

        好吧!

        这家伙倒也不像表面那般是个纯粹的迂腐书生,还知道要跟同窗考生提前打好关系。

        一行赶考士子就这么从三月摆摊摆到了四月,总算是等到会试开考了。

        会试当日,朱怡炅身着赤色龙袍,十分高调的乘着御辇亲临贡院监考。

        一时间,所有考生都知晓了此次恩科的主考官居然就是当今圣天子。

        考生们纷纷暗下决心,定要在会试中拔得头筹,好在圣天子面前好好刷波脸。

        当然,他们并不知道,朱怡炅其实就是单纯过来露个脸,挂个名而已,监考工作压根不需他这个皇帝来操心。

        大明会试与这大清会试本质还是一样,都是连考三天,考的也都是八股文章,只不过却是额外加了个明算科。

        三天一晃而过,会试没有遇上任何波折,圆满结束。

        其实对于朱怡炅和礼部官员来说,这场会试乃至整个恩科其实都不重要。

        恩科恩科,本就是收买人心,外加提前摸底。

        而且,凡是能来,敢来参加恩科的,那至少也是心向大明的。

        加之朱怡炅还专门定下至少要过童生才能报名应考的规矩,尤其会试更是得有举人功名。

        所以,在八股文水平上,这些考生总归是没啥大问题的。

        <div  class="contentadv">        而只要八股文没啥大问题,以这次会试的宽松程度来看,基本考中难度不大。

        会试结束,礼部官员只用两天时间就阅完了卷子。

        除去个别写的实在太烂,牛头不对马嘴,甚至还反对朝廷时政的愤青,剩下几乎大半通过。

        通过人数高达三百四十八人,其中三十二人为明算科。

        这个人数,也就比清顺治三年的恩科少了一百而已,就这还是在于参加考试的人数仅有这么些。

        如此可见大明首次登极恩科到底是有多么宽松了。

        不过,事实上也就这么一次了,后面的秋闱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甚至到后头,朱怡炅还打算逐步取消废除这些士子们的伪清功名。

        这次来的姑且都算是心向大明,认就认了,而后面那些再应考的墙头草,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

        会试放榜。

        仅仅只给了考生们两天时间准备,之后便要入宫参加最后的殿试。

        虽然会试只要过了,就不会落榜,无非就是排名次的问题。

        但这前三甲可得殿试钦点,马虎不得。

        而且这殿试考的可就真是策论时政了,还是皇帝亲自出题。

        两天一晃而过,殿试当天。

        朱怡炅终于难得放了一天假。

        呸,鸡毛放假。

        他不仅要来亲自监考出题,还得事后阅卷排名次,跟回去批奏本几乎没什么区别。

        没办法,题是他这个皇帝亲自出,他不阅卷谁来阅?

        好在这个昔日的两江总督府确实足够大,即使容纳三百人的进士考试,也能装的下。

        三百多人就这么坐在大殿里,听着朱皇帝出题开考。

        朱怡炅也没客气,开题就问:论大明对伪清,强在何处,弱在何处,又如何自处?

        这题目一出,在场考生皆是浑身一怔,便是一旁的礼部督考官,还有强行跟着来监考的内阁首辅王礼(剩下两人都被骂回去了)也愣了愣。

        这题目只一听,都不用仔细琢磨,便知道不简单啊!

        很明显都不是现在这帮考生能答上来的。

        不过朱怡炅出这道题,很明显也不光想看看考生们的表态,同样也是在摸这些考生的底。

        虽然大概率答不上来,但若是能答上来,且答得好,同样也是前途无量啊!

        王礼眉宇一挑,没有言语,礼部督考官见首辅王礼都不讲话,想了想也没开口,就这么顺其自然。

        只是苦了下面的考生,个个抓耳挠……当然是不可能的,毕竟读书人,斯文很重要,但皱眉苦思却还是有的。

        汪景祺手里提着毛笔,同样头大得很,冥思苦想片刻,还是决定发挥自己看家本领,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文章。

        写完以后,好不好不知道,但肯定不会得罪皇帝。

        殿试时间过得很快。

        约莫一个时辰后,一行三百多考生跪拜离场,礼部督考官上前收卷。

        才一出去,汪景祺感觉整个人都有些发虚,这是心里没底,往周围一看,个个愁容满面。

        还好,大家都不会……

        这也没办法,谁让朱皇帝出的题太过疑难,众人完全没啥头绪。

        写那些大道理,不仅空洞不说,还没有新意,别说拔得头筹,便是脱颖而出怕是都做不到。

        事实也正是如此。

        朱怡炅这次倒是每张卷子都看了,前面批奏本批了那么多,这卷子写的什么还是能姑且看得懂。

        看了三百多人的卷子,朱怡炅只得出一个结论:这写的叫什么玩意儿?

        不过想了想倒也对,毕竟这些人就是一群最寻常不过的文人士子,连官都没当过,又怎么可能能有多少见的?

        毕竟,能像邬思道那样考试一比吊糟,但玩起政治牛逼哄哄的人还是太少了。

        但也无妨,朱怡炅本就没打算能从此次恩科里得到多少人才,这次恩科更多还是为了政治宣传,能捞到人才再好不过,捞不到也无妨。

        朱怡炅按着惯例钦点了前三名,剩下的卷子也懒得排名了,反正都一个样,索性全交给礼部自己决定。

        看来大家还是喜欢看主角打仗的呀……


  https://www.biqivge.com/book/14057256/9478337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