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三子来信
赵光义坐在北汉正殿龙椅之上,下面诸将分两侧站立,刘继元此时跪倒在中央,俯首道:“臣叩见大宋官家,愿官家福寿无疆!”
赵光义脸上一脸得色,心里狂喜无比,他终于做到了兄长没做到的事情,把北汉纳入了大宋版图。也终于结束了五代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使得除燕云十六州以外的中国终于大一统了。
他看着刘继元,心里鄙视无比。北汉原本依靠辽国,属实强大,北汉军民又善战悍不畏死,如果不是刘继元登基后纵情声色不理国事,一心贪图享乐,一个十足的昏君的话,那宋军攻北汉还真不是如此轻而易举,一举便成功了!
如今把北汉攻下来了,下一步的目标便是燕云十六州了,我到底是携胜利之威马上攻取燕云十六州呢,还是歇一歇等兵马士卒恢复元气再行进军呢?赵光义心里在盘算着,同时他看向刘继元的眼神充满了揶揄。
“刘卿,如今你为我大宋臣民,我也不负于你,封你为右卫上将军,爵位为彭城郡公,你今后要一心一意臣服于我,要是发现你有异心,小心项上人头不保!”赵光义半是恩服半是威胁地言道。
“臣属实不敢,今后将一心一意辅佐官家,臣永远为大宋之臣!”刘继元装作吓怕了胆的回应道,其实他心里多么不甘,多么仇视大宋,可木已成舟,现实逼得他不得不低头,从一个一国之君变成了别人使唤的俘虏。
赵光义接着言道:“潘卿,北汉境内是否还有抵抗力量?”
潘美肃然道:“北汉绝大多数都已降服,唯有一股势力还在顽抗,此人名为杨业,北汉人以无敌称之。”
“哦,竟有如此胆大包天逆天行事之人,我派你即刻将其部剿灭,拿他项上人头来见我。”赵光义怒道。
潘美劝言道:“官家明鉴,杨业属实属于百战之将,国人以杨无敌称之,要是劝服于他,要他为我大宋所用,那必是官家一大臂膀,臣启官家可派臣劝服于他。”
赵光义此时正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听不进任何劝言,他傲然道:“无敌又如何,北汉还不是为我所灭,像此等顽固之臣即使劝服,也怕有异心,我意剿灭即可,无需多言。”
但马上赵光义要剿灭杨无敌的旨意传遍了整个北汉,北汉人皆痛苦流涕,消息也传回了大宋朝。杨无敌的名气实在是很大啊!
赵光义搜罗了一批刘继元的宠妃,好几日都流连在北汉后宫中,对于外界事一概不理。而围绕杨业的事竟掀起了一些波澜。消息传回到大宋宫廷时,赵元休和大哥二哥正在李皇后宫中请安。李皇后和赵元佐赵元僖浑不知杨业之名,而赵元休听到后如同被电流击中一般。
“啊,杨业要被杀了?怎么会?杨老令公要是被父皇杀了,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等于我大宋自毁长城啊?不对,历史上杨老令公是降服了我大宋的,后来为我大宋肱股之臣。此刻历史的走向偏了,那是不是因为我穿越过来把历史改写了?那是不是说明以后我也未必是大宋官家啊!”赵元休越想越怕,毕竟历史已经因为自己穿越有些偏离了,绝不能再发生偏离,况且自己以后还想当大宋官家呢,岂能任由历史偏离?
于是,他马上和母后大哥二哥说:“母后明鉴,我在府中常听人谈起北汉杨无敌之名,如果父皇杀了他,那我大宋等于杀了一员猛将,要是为我大宋所用,相信杨无敌对于收复燕云十六州将大有助力。恳请母后建言父皇,杨业生死只在父皇一念之间,莫不要事后后悔啊!”
“哦?元休我儿,你竟也听过杨无敌之名,凭你平时做事之稳妥,想来你父皇这次是考虑错了。但是后宫不得干政,要是你觉得杨业不该死,那你可和你大哥二哥联名给你父皇去信,求他改变主意,毕竟北汉已经降服,杀一个杨业或者饶一个杨业确实无关紧要,但既然他有无敌之名,何不为我大宋所用呢?”李皇后向来就听得进赵元休的话,此刻见他分析的头头是道,心中不由地欢喜,我儿又长大了一些,于是为他着想出了一策。
赵元佐和赵元僖本就没有意见,此刻听母后也这么说,于是爽快地答应了,命总管太监王继恩挑选一得力小黄门火速把信件送往了北汉太原。
此时,赵光义宴请群臣,犒赏三军,早把杨业的事忘了,他心里已打定主意,修整了三日,不日就攻取燕云十六州,也不管三军攻打太原时间太久,早已疲惫不堪,况且粮草辎重多有不足,此时攻取燕云十六州属实急切了些!
这时,忽有人来报,皇子赵元佐赵元僖赵元休联名送来信件,要官家亲启。
赵光义感到诧异,此等事以前没有发生过,三位皇子联名发来信件,想必事关重大,莫不是内院失火,大宋朝内部起了纷乱不成?
他急切地拆开由腊封的信件,纸张上是赵元佐的笔迹。赵元佐虽只有十四岁,然字体端正,多是正楷字,偶有行楷亦颇有特色。赵光义看着字体,不由地感到熟悉和亲切。这时,他仔细地凝视着信中的内容:“儿臣三人北拜父皇:近日听闻父皇欲处死杨业,儿臣三人以为不妥。三弟元休详情禀告于母后,杨业实乃忠君善战之人,北汉百姓以杨无敌称之,必有其过人之处。如此良将父皇倘开仁慈爱才之心,必使其诚信归附!而于我大宋则添一铮铮虎将,用之于收复燕云十六州,则使人尽其才,父皇也得爱才之名,企父皇察之!儿臣三人再次北拜!”
赵光义本以将剿灭杨业之事忘了,这时三位皇子来信,使他不得不重视杨业这人了。“此人竟然如此大名气,连我儿都知晓,来信乞求赦免,我若不纳此言,皇儿面子过不去不说,恐真将失去北汉臣民之心。”赵光义在心里盘算道。
“潘卿,日前朕命你剿灭杨业一伙,如今可竟全功了?”赵光义问潘美道。
潘美还以为赵光义对未完成任务感到愤怒,急忙走下席叩拜官家:“启禀官家,杨业所率几百人实在强悍,他们据内城一隅抵死顽抗,至今我部还不曾斩杀他。”
“那最好,朕也听闻其名,既然未曾剿杀,那便安抚好了!”
“臣启官家,杨业勇武过人,其心又忠贞无比,恐我也难说服于他,我有一策,可让彭城郡公去信劝说,他既忠心于彭城郡公,想来也不会拂了彭城郡公之意。”
赵光义听了点点头,朝着刘继元说道:“刘郡公可愿为我招降此人?”
刘继元哪敢不从,一个劲地点头,谄媚地笑道:“官家放心,我一纸书信必能招降此人,话说此人确属勇武之辈,今后我大宋将添一员虎将。”
席散之后,刘继元即书写一封信,派亲信送往杨业所在之所。杨业看完信后,仰天长叹,痛苦流涕,对着北面而拜说道:“我若不降,恐圣上遇不测,为人臣者当急君上之所急。宋朝官家如此重视于我,我今后将效犬马之劳,为大宋官家舒忧解困!”
接着他随着大宋内侍来到北汉正殿,叩拜道:“罪臣杨业参见大宋官家。”
赵光义微笑颔首道:“杨卿不必客气,起来回话。”
杨业遂起身,但头依然低着,显然以一副降臣的姿态面对大宋官家。
赵光义看此人恭顺如此,又知其善战勇猛,无敌于人,心中顿时欢喜。想来天赐一虎将于我,幸好我儿及时劝阻,否则我将失去一员猛将,何其蠢矣。
趁着高兴的劲,也或许是心理补偿,他马上颁旨封杨业为左领军卫大将军。
赵光义对着杨业言道:“听闻你对边事很有经验,以后可任边境主将,护卫我大宋,你可愿意?”
杨业忙俯首道:“敢不效死命,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杨业退了下去,赵光义开始谋划攻取燕云十六州了。也许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也或许是白马岭一役,使他错误以为辽军不过如此,辽国已开始走下坡路。他急切地要向世人证明自己和太祖一样也是军事天才,他仿佛看到了天下万民颂扬他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丰功伟绩,此刻不禁有些飘飘然。
天平兴国四年五月,宋军从太原分路东进,翻越了太行山,抵达了镇州。
此时宋军军心皆不愿战,因旬月来,大军精力消耗巨大,此时尚未恢复士气。但大宋官家一言九鼎,谁敢反对?
诸将中有人建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官家此时我们大军粮草匮乏,是不是等到大军准备充足再行收复?”
赵光义一意孤行:“朕已下旨诏发京东、河北诸州军储,限期转运至镇州北面行营以备供应,尔等不必多言!”
声色俱厉下,诸将只好诺诺不敢多言。
其实,辽国这边早有防备。早在耶律沙救援北汉时,辽景宗耶律贤已增派北院大王耶律奚底、大将萧讨古等戍守燕地。而辽国在幽州经常屯驻的汉兵,有神武、控鹤、羽林、骁武等军约一万八千余骑,此皆为清一色重装骑兵,在平原上所向披靡,战斗力极强。骑兵对于步兵有天然的优势,骑兵冲击力强,一旦对步兵做冲锋状,步兵先是胆怯不说,骑兵的刀劈矛刺都能对步兵产生相当大的伤害,而步兵则如筛子,被捅的一个个窟窿。
天平兴国四年六月,自京东、河北诸州的武器装备和粮秣运到前线后,赵光义颁旨:“即刻进军!”大军自镇州至东易州然后过了拒马河算是到了辽境。
前面便是易州和涿州了,此时易州刺史刘宇和涿州刺史刘厚德见宋军兵锋正盛,担心自己性命不保,便献出易州和涿州投降了宋朝。
赵光义洋洋得意:“诸爱卿,看我等未伤毫发便轻取两州,试问此次进攻是对是错啊?”
诸将和道:“自然属官家英明,我等皆愚不可及,愿此次攻取能竟全功,还我华夏之大一统。”
军中也是士气高涨,皆呼官家福寿无疆,定能一举攻取燕云十六州。
宋军很快到了幽州(今北京,辽称南京)城下,正面对抗开始了。
这边厢宋军正处于盲目自信时,辽国已进行了精心部署。
此时的辽国正蒸蒸日上,随后几十年是鼎峰时期。而鼎峰来临前,必然是走上坡路的。辽南京留守事韩德让和权知南京马步军都指挥使耶律学古守着南京,另外辽北院大王耶律奚底和萧讨古在城北驻扎。
本来宋军兵锋所至,辽军开始溃不成军,耶律奚底和萧讨古皆吃了败仗。后宋军直接围困幽州,仿着攻打太原架势围困幽州,但幽州守将战意昂扬,据城而守,不曾放松一刻,所以幽州一时半会还真打不下来。
后来辽帝耶律贤遣南府宰相耶律沙率五院军马驰援幽州。宋军和辽军在高梁河对战。赵光义此时才意识到孤军深入的危险,很快被多路兵马围困,死者万余人,大军纷纷难逃,辽军则势如破竹一般追击宋军。赵光义乘驴车逃到金台屯,此时他却听到了令自己很不爽的消息。
原来宋军急忙逃亡后据涿州而守,而失去了和官家的联系,以为官家已殁,便匆忙中想立赵德昭为新君。
赵光义龙心大怒,急命崔翰传命班师回朝。
天平兴国四年七月,赵光义返回至东京汴梁。窝着一肚子火的赵光义虽然取得了北汉的胜利,但是最后仓皇而逃,犹如丧家之犬一般,让一向看重面子的赵光义着实感到不爽。
而偏偏还有了一些变故。对于灭亡了北汉,宋朝大军是倾尽了全力的,各路兵马,将军和士卒都是舍生忘死的,虽然后来高梁河大败,但是瑕不掩瑜,灭亡了北汉就意味着中原一统,于情于理都应该对于灭北汉之将军士卒给予奖励。
深通兵法的赵光义不会意识不到这一点,所谓“赏罚分明”,大宋诸将皆认为应该先行封赏北汉之胜利,再行高梁河大败之惩罚。许多将军跃跃欲试,都想开口得到赏赐,但囿于职位太低,不敢开口。于是,他们怂恿赵德昭去讨封赏。
文德殿上,赵德昭先行了一礼,开口道:“恭喜官家取得北汉大捷,从此我华夏中原终于一统了。”
赵光义不耐烦地看了他一眼,心想这小子打的什么鬼主意呢?明明我大败而归,他却来恭喜,是不是讽刺于我?
赵德昭接着道:“官家不必烦恼于高梁河之战,毕竟那是辽境,于我大宋毫无减损,官家正当壮年,日后再举天子之旗行王者之师不迟。”
赵光义听了这番话,给足了他面子,于是脸色稍缓。他轻声道:“皇侄有何事来见我?”
赵德昭见赵光义脸色还看些了,于是正中下怀,开口求道:“侄儿央求官家封赏伐北汉有功之臣,对于高梁河之败再行惩罚也不迟。”
赵光义终于听不下去了,原本我一肚子火,正不想听到高梁河这三个字的时候,他却一再提起,我耐着性子,他莫不是拿我当软柿子捏了不成?
突然,他又想起在金台屯听到诸将拥立赵德昭为新君的事,一时脾气再也忍不住,怒斥道:“想要封赏,等你当了官家再封赏不迟。”
赵德昭听了,如五雷轰顶,面色惨白,这是在说我有异心了?难道我这么多年的恭敬还不足打消他的疑虑不成?赵德昭忙急步退出殿去,回到自己王府。
思来想去,新仇旧恨一起涌上心头,感觉赵光义就像一块大石般压的自己喘不过气。如今已是赤裸裸地威胁,今后日子该怎么过?罢了,我随父皇去了便是,在九泉之下追随父皇,向父皇倾诉我的委屈。
他拔起自己的佩剑,心里想着自己父皇的江山如今被赵光义所夺,心下一狠,一把抹了脖子。
第二天,消息传遍整个东京,赵光义不禁有些后悔,也有些伤心,但更多地是内心的窃喜。他装模作样地来到武功郡王府,对着赵德昭尸体嚎啕大哭,念叨着:“痴儿,你为何想不开?”王府中人皆涕泪不已,而大臣中如赵普者则盘算着何时再向官家贺喜,如薛居正者则惋惜不已,长叹不止,太祖的后代越来越少了。
https://www.biqivge.cc/book/11321055/69081818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