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穿农家种好田 > 第241章 过年(三)

第241章 过年(三)


田卢氏笑呵呵地说:“乱了不怕,越乱越好。有抓供的孩子,说明家族兴旺。一会儿上过供去,你们就抓着吃。”

        孩子们一听,立时都兴奋起来。

        田幼兵咽了一口唾液,说:“我先抓那个带着芝麻的红块块儿(蜜三刀)。”

        田幼春说:“我抓那个金丝丝儿(金银糕)。”

        两个人的话又把人们惹笑了。

        田卢氏又说:“离十二点还有一会儿哩,你们先到西里间屋里玩儿一会儿。那里有糖果花生瓜子,先吃着。待正晌午十二点了,就上供。上好了供咱就吃饭。”

        孩子们一听说有吃头,“呼”一下子,涌到西里间屋里去了。

        西里间屋里的炕上放着一张吃饭桌。田圆圆说是她妈从家里搬来的。来的人多,家里家什不够用,田卢氏就让就近的媳妇,从家里带来桌子凳子碗筷什么的,用完了再带回去。

        田青青剥了一块水果糖给田苗苗,自己也剥了一块儿吃着。又和田圆圆玩儿起四颗子来。一个用花生,一个用瓜子。

        田幼秋、田幼胜在屋里坐不住,一人抓了一把糖果花生瓜子放到衣兜里,跑到庭院里看摆放鞭炮去了。

        不大一会儿,供布好了,也到了正午十二点。田卢氏开始焚香、发钱粮(烧冥纸)。

        田圆圆和田翠翠、田晶晶,都没见过田卢氏磕头,便跟着看。

        她们这一动,田幼秋、田幼胜、田幼春、田幼兵也都跟了过了。田卢氏便让他们跟着自己给老爷爷老奶奶和各个神位磕头。

        孩子们有的磕,有的不磕,嘻嘻哈哈的,庄严中又添了些许儿戏。

        田幼军自告奋勇点鞭炮。田达林还拿过来十个二踢脚放了。

        鞭炮是五百头的,响了不大一会儿就停了。田幼秋、田幼胜、田幼春和田幼兵四个男孩子,又急忙跑到庭院里,拣拾没有炸响的哑巴炮仗,预备着晚上放“哧哧”花。

        “开饭喽!”田卢氏发完钱粮后招呼道:“今天人多,咱分开桌子。男的们喝酒,在堂屋里守着家堂;我和你们妯娌仨,带着需要照顾的小孩子,在东里间屋里;大孩子们都在西里间屋里。都是十个菜,一个样。大家都坐好了吧。”

        田卢氏这样分派,也是动了一番脑筋的。

        男的们喝酒,自是要坐在一张桌子上。而且还必须坐在堂屋里,守着他们的老爷爷老奶奶。

        女的就她和三房儿媳妇,四个大人。如果分开坐,一个屋里两大人,谁与谁坐在一块儿又有说道。并且不见得有人愿意和她坐在一起。

        这样三房媳妇各带着自己需要照顾的小孩子跟她在一个屋里;大孩子们在一个屋里,让他们自己照顾自己,或是姐姐照顾弟弟妹妹,谁也就没说道了。

        说起来这也算是个大家族了。

        田卢氏生了四男两女,出了门子的闺女是外人,也就不说了。

        四个儿子三个成了家,并且儿媳妇都是旺家形,进门一年后,炕上准有了穿土布袋的小孩子。

        这让有着“多子多福”,“儿孙满堂家族兴旺”传统思想的田金河十分高兴。用他的话说:“家里要是断了穿土布袋的小孩子,就不像过日子滴。”

        不知是巧合,还是他有这种思想的原因,他的小儿子田达木,只比他的大孙子田幼军大三岁,一个十九,一个十六(按现在的年龄,吃了五更饺子以后,再长一岁。一下类同。)。他的儿子刚刚离开土布袋,孙子就穿上了。

        现在算起来,这个家里一共有二十二口人。分别是:

        老大田达树五个孩子:大儿子田幼军十六岁;大女儿田圆圆十岁;二女儿田翠翠八岁;二儿子田幼兵五岁;三儿子田幼虎三岁。是个七口之家。

        老二田达森四个孩子:大女儿田茜茜十四岁;大儿子田幼胜十一岁;二女儿田晶晶七岁;二儿子田幼利四岁。是个六口之家。

        老三田达林也是四个孩子:大儿子田幼秋九岁;大女儿田青青七岁;二儿子田幼春五岁;二女儿田苗苗两岁。也是个六口之家。

        一个七口的两个六口的,再加上田金河老两口和他们的小儿子田达木,一共是二十二口人。

        人们听到田卢氏的分派,也就各到各自的屋里找座位去了。

        田幼军十六岁,个子长得也高,很像个大人。自是不愿意和孩子们在一起,便坐到堂屋里田达木身边,叔侄儿俩年龄又接近,便有说有笑起来。

        田茜茜十四岁,已经像个大姑娘了。性格有些随她母亲王红梅,一点儿也不愿意委屈自己。见西里间屋里都是小孩子,也跑到东里间屋里,坐在了她母亲王红梅身边。

        这样一来,西里间屋里就剩了田圆圆、田翠翠、田青青、田晶晶、田幼秋、田幼胜、田幼春、田幼兵八个孩子了。

        东里间屋里妯娌仨各带着自己最小的孩子,田卢氏和赶过来的田茜茜,也是八个人。

        堂屋里是六个:兄弟四个,田金河和长孙田幼军。

        菜很快端上来了。是田达木、田幼军和田茜茜三个人端的。据说这也是老太太田卢氏的“旨意”,说:“大人们忙了一上午了,你们三个年轻的多跑点儿道,替替大人。”

        果然是十个菜,取“十全十美”之意;其中有一盘炖鸡块儿和一大碗瓦块鱼,取“吉庆有余”之意。

        再就是一盘羊杂碎、一盘花生米、一盘菠菜拌粉丝,一盘炸对虾片,一盘炒豆腐、一盘猪肉片炒白菜,一盘大葱爆羊肉、一碗土豆炖混合丸子(素的荤的参合着)。

        鸡块和丸子是何玉稳做好了带过来的。田达树还带过来了一瓶高粱烧。

        郝兰欣带过来的是瓦块鱼和羊杂碎。

        瓦块鱼是田青青昨天晚上做出来的。今天只要热热就行。这样,鱼块能浸进味儿去,还不显忙活。

        田达林带过来了一瓶heng 水老白干,五十五度。还拎过来了两塑料桶鲜桃汁。东、西里间各放了一桶,这样,妇女和孩子们也能边吃边喝。

        对虾片是王红梅端过来的。

        这些都是在头一天晚上,大家在老院儿里一起说起来的,所以没有重样滴。

        这十个菜要是放到田青青的前世现代,尤其是凌媛媛时期,是最普通的家常菜了。但这个时期经济困难,条件不允许,能以做到这个程度,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对虾片是西里间屋里的孩子们最抢手的一道菜。可惜就是量太少,一人夹了一片,盘子里就没多少了。强梁的才能吃到第二片。不过别的菜也很具吸引力,没了虾片,孩子们又抢别的菜去了。

        瓦块鱼受到了大家的好评,都说色、香、味儿俱佳。

        昨天晚上,田青青顿了三条从空间里拿出来的二斤来重的大鲤鱼,一大盆子。本来想留下三分之一第二天自家吃,田达林说老院儿这边人多,一年就这一回,多拿过一些去。

        结果只给杨老太太留下了一碗,其余的全端过来了。一张桌子上一大海碗,都吃完了,有的还不尽兴。都说年下能吃到鲜鱼,做的还这么好,真没想到。

        听说鱼是田青青昨天买来的,都觉得奇怪。问田青青,回答说:“就一份。人家说,是砸开冰凌捞的,所以价钱比平时贵了一倍。”

        对田青青的话人们都深信不疑。冬天里确实有破冰捞鱼的情况。不过这样费时费力,还不见得能捞着。现在割资~本~主义尾巴把人们割怕了,谁也不愿意干这没有把握的事了。偶尔遇见一回,不算稀罕。

        “那菠菜呢?”人们又问。

        “从一个老头的摊儿上买的。那老头说,他是在地窨子里放的,挺不容易的。”

        田青青把卖香菜老者的说辞用到这里了。

        “菠菜也能放这么久?”

        有人提出了疑问。

        不过,碧绿的菠菜就在盘子里盛着,与白色的粉丝形成鲜明的对比,又容不得人们不信。

        于是,人们又都对田青青的孝心大加赞赏。说她小小年纪,就知道为大人着想,惦记这些事。将来一定是个有出息的孩子。

        主饭是馒头猪肉盖帽菜。

        所谓“盖帽菜”,就是盛上一碗素白菜干粉豆腐菜,再在上面盛上一勺红烧好的猪肉片,就像给下面的白菜菜盖上了一个红帽子一样,俗称“盖帽菜”。

        吃的时候再自己调匀了,就是一碗色香味俱佳的白菜肉菜。

        之所以这样吃,因为这样既能吃饱肚子,还能节省一些猪肉,大家也能吃个平均。

        这也是困难时期人们想出来的吃“肉菜”的一种方法。

        光吃肉吃不起,但这一天又必须吃肉菜。

        大年三十吃肉菜,大年初一吃饺子,这是民间约定俗成的过年必须吃的两顿饭食,只要家里掀得开锅,家主必定千方百计这样做。

        三十中午这顿饭,与现代的年夜饭差不多,各家都尽最大努力,尽自己最大可能,把这一顿饭做得尽量丰盛一些。

        三十上午是各家最忙碌的半天:洗刷上供的用具、切供菜、装供;贴对联及摆各个神位……(未完待续)RS


  https://www.biqivge.cc/book/11295/803144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