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第1039章 1039 投名契约
名誉和声望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人们要建立自己的名誉和声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想要达到一定的高度更是充满了艰难险阻;但要毁坏名誉和声望却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一件丑闻就可以毁掉一个人一生的努力。
比尔-克林顿,美国历史上最富人格魅力的总统之一,却在1996年大选结束之前,爆发了惊天的性。丑闻,莫妮卡-莱温斯基(Monica。Lewinsky)的名字一夜之间响彻全美,成为了克林顿政府的历史上最不光彩,然而却最又生命力的一页。这使得克林顿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二位被弹劾的总统。
即使在十几年之后,人们提起克林顿时,总是会不由自主调侃他这一次家喻户晓的风。流。韵。事。
这就是名誉和声望,像一座沙子城堡,花费了无数精力搭建起来,却只需要一次涨潮,就可以毁于一旦。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说,当一个人的名誉和声望累积到一定高度之后,要完成打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因为聚集在名誉和声望的背后,是一个庞大的人脉网络——也是利益网络,整个利益联盟会为了维护彼此的共同利益,而竭尽全力去保护这一座“沙子城堡”。
安东尼-邦德-斯图尔特谋划的这一次冲击,不仅仅是想要辉煌雨果的沙子城堡,更是想要一举倾覆这座沙子城堡,所谓的阿道夫-希特勒言论其实就是想要切断雨果和犹太团体之间的联系,让他们的利益发生本质冲突,从而引发连锁效应。
但安东尼却忽略了一点:他的推测他的报道他的舆论都只是空中楼阁而已,没有真正的证据;可雨果与犹太人之间维系的纽带却不仅仅是友情、人情,更是雨果身上名誉、声望背后所代表的庞大利益。没有人会忘记,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出色的商人。
所以,安东尼的计谋不仅没有导致雨果和犹太团体的内部分裂,反而激发起了犹太人的愤怒,因为在他们看来,安东尼这就是在切断他们的财路,更是在侮辱他们的智商和人格:类似的把戏之前特蕾西-雅各布斯已经玩过一次了。
于是,这就引爆了犹太团体的猛烈反击。“纽约时报”的上纲上线只是第一步,不久之后,“华尔街日报”和“华盛顿邮报”就展开了强有力的回击,另外NBC电视台和福克斯电视台也开始集中报道这件事,他们的报道核心就是:当记者举着“言论自由”的大旗,却沦为了谋求私利的工具,这不仅仅是记者堕落的表现,更是整个新闻产业崩溃的开端。
显然,这些媒体根本没有任何争论,就将“国家询问报”、“纽约邮报”所发起的攻击认定为子虚乌有,就连雨果面对记者时的强烈反抗都被认定是正当防卫的表现。然后他们就越过了这一步,直指事件要害,让人们的焦点在第一时间就被潜移默化地转移了。
舆论,就是这样利用的。从某种角度来说,芸芸大众就是被媒体、被舆论摆布的一个受众团体,特别是在网络尚未发展起来的九十年代初,更是如此,因为大众的消息来源就是无冕之王们,也只有他们。
不过“纽约邮报”和“国家询问报”为首的团体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这是他们苦心经营的局面,同时也是过去一年时间里雨果最为狼狈的时刻,整个舆论风暴几乎可以说是棋逢对手、两分天下,即使竞争对手无比强势,特别是在犹太团体的支持下,后劲十足,但他们也绝对不会轻易放弃。
因为他们都清楚地知道,如果在这时候放弃,也许他们要面对的就是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的绝对劣势了。这是一场此消彼长的没有退路的战争。
支持雨果、反对雨果,赞扬雨果、批判雨果,澄清雨果、抹黑雨果……一时间消息满天飞,你方唱罢我登场,特别是“纽约邮报”为首的团体把握住了雨果面对记者们赤果果的诚实话语不放,居然也营造出了强大的声势,认为雨果目中无人、脾气暴躁,在短时间之内没有任何疲态。
就在这样僵持的情况之下,“美国周刊”闪亮登场。
众所周知,“美国周刊”是一家综合性杂志,而且是以娱乐八卦为主,他们所占据的市场算不上最大,前有“娱乐周刊”后有“名利场”,特别是由于定位的错杂,使得他们竞争力始终缺乏致命一击,只能是落得不上不下的一个局面。
在这种舆论风暴之中,“美国周刊”只能算是一个中等势力,发挥的作用甚至不必上“国家询问报”这样的超市小报,所以他们也一直都没有任何声响,以至于让许多人都忽略了这本杂志——这可是雨果后援团里最坚实的支持者,甚至超过了“洛杉矶时报”的忠诚,以至于被人们调侃为这就是雨果的狗腿。
这一次,“美国周刊”以六万美元的高价收购了一系列照片,同时还撰写了一篇文章,刹那之间就改变了这一次舆论风暴的发展态势。
一位名叫道斯-卡特的记者向“美国周刊”兜售了这组照片,一张是安东尼满脸狰狞指着亚当怒骂的照片,但亚当却是一脸隐忍地站在台阶上;一张则是安东尼跌倒在地上,亚当距离安东尼至少有五步距离,没有任何接触;一张是亚当把猎枪对准天空开枪,安东尼依旧躺在地上;一张是安东尼屁股粘着尘土和道路中央一滩水渍的对比照片。
这组照片一共四张,再搭配道斯第一人称的解读,完整地还原了当天的情况,同时也将事情的起源完完整整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道斯解释了当天他抵达现场之后看到的一切,他诚实地表示他不知道之前安东尼和亚当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但他却清楚地看到,安东尼不断在挑衅亚当,显然安东尼就是在刻意激怒亚当。而亚当的回击虽然狠绝而犀利,但事实上却根本没有危机到安东尼的生命。
最后,在这篇报道尾部,道斯如此写到,“毫无疑问,安东尼又再一次复制了1993年金球奖事件的套路,试图用激怒对方、引。诱对方出手的方式来制造新闻爆点。只是这个手段运用在一个普通人身上,到底算不算违法,想必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尺。
当我在离开之前,试图和雨果父亲进行沟通,但他显然已经不愿意相信记者,他只和我说了一句话,‘他是我儿子,唯一的儿子’。看着那个男人离开的背影,我站在原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道斯的这篇报道整体感觉十分客观,没有刻意谴责安东尼,也没有刻意维护亚当,同时也没有撰写一些煽动情绪的语句。但通篇阅读下来,却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两个事实:一个是记者为了挖掘新闻爆点不折手段;一个则是雨果和亚当之间的隔空互动清晰呈现出来。
“美国周刊”的这篇报道刊登出来之后,刹那间掀起了轰动。
道斯的故事详细解释了事情的起源,让人们明白这一切都是安东尼的刻意挑衅,是一个人都会给予反击,那么所谓的“家庭暴力”推测也就不再成立,要知道,西部男人可不是会逆来顺受的娘娘腔。由此延伸下来,最近“纽约邮报”对于雨果私生活、事业发展的所有推测也就失去了理论依据,再加上又没有事实证据,刹那间所有传言都不攻自破。
同时,雨果面对记者们的强势和蛮横,与亚当维护儿子的拳拳之心,交相辉映。不仅让人们看到了亚当面对记者时强硬回击的理由,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了雨果面对记者时无所畏惧的真情。
事实上,这个故事才是有说服力的。因为在过去两年时间里,雨果给予大众的形象一贯如此,道斯故事里的无数细节悄无声息地就与雨果的形象契合在了一起,而雨果面对记者们情绪失控的事情也就找到了理由。
几乎只是转眼之间,整个形式就发生了逆转。
“美国周刊”的报道与“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的事情结合起来一起阅读,人们很容易就发现一个事实:新闻媒体已经不是他们印象之中的无冕之王了,他们为了新闻爆点、为了商业利益可以不折手段,就连言论自由和舆论监督的权责也可以成为利用对象,正如“纽约时报”所说,这是崩溃的开端。
如果再上升一个高度,人们不由回想起罗德尼-金事件和迈克尔-杰克逊事件,正是因为新闻媒体以利益为驱使,这才导致了冤案的接连发生,现在,雨果又成为了媒体利益的牺牲者。
于是,整个社会舆论立刻开始失去控制,所有社会专家纷纷加入,对新闻产业的发展表示了担忧,而“纽约邮报”和“国家询问报”为首的媒体更是成为了被谴责的对象,认为这就是失去了新闻自由灵魂的堕落者代表。
原本还势均力敌的舆论浪潮,顷刻间变了天,“纽约邮报”和“国家询问报”似乎就要面对着又一次的覆灭之灾,而一年前的险境还历历在目,这一切就好像是轮回。
在这狂风骤雨之中,道斯-卡特却是出现在了雨果的面前:他已经递交了他的投名状,现在就是他取得雨果信任的重要时刻了,他,能够成功吗?
https://www.biqivge.cc/book/10112/723318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